您现在的位置:演讲与口才>> 成人红版>> 职场经纬>>正文内容

向外国员工学点创新精神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山东 崔素平

 

曾经有人说过:“我不知道世界上是谁第一个发现了水,但肯定不是鱼。因为它一直生活在水中,所以始终无法感受到水的存在。”其实不只是鱼,我们当中的一些职场人士也是如此。囿于传统思维方式的限制,虽然身边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创新资源,却对之视而不见,结果遏制住了自身的进步。反之,如果我们能像下面这两位外国员工一样,善于用发现的慧眼和灵活的头脑去努力创新,那么离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在美国,有一名年轻小伙子在当地的一家石油公司上班。他的任务非常简单,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儿有没有自动焊接好。石油罐儿在输送带上移动到旋转台了,焊接剂便自动滴落下来,沿着盖子回转一圈,作业就算结束。

每天,这名小伙子都干着这项简单乏味的工作。没过多久,他便开始对它厌烦了,他很想尝试改行,但一时又没有更好的。后来,他想,如果使自己这份平凡岗位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来。从此,他更加专注于这项工作。他经常会注意到这些石油罐子每旋转一次,然后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就结束了。所以,他不断地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呢?

一次,他灵感乍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节省成本?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实践,终于研制出来“37滴型”焊接机。但利用这种机器焊接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不实用。他没有灰心,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个发明非常完美,公司对它的评价很高。不久便生产出这种机器,改用新的焊接方式,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一滴”却替公司创造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不久,他就被公司老板委以重用。而这名年轻人就是后来成为全美制油业的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慧眼岂不识真金?在职场上,我们常人会对许多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熟视无睹、漫不经心。而一些有心人总是能利用观察这把利剑去撩开创新的面纱,因此说,只要处处有留心,就会处处有创新。面对每日按部就班的工作,洛克菲勒没有因循守旧,而是仔细观察、努力思考、积极寻求工作的突破,终于研制出非常完美的“38滴型”焊接机,为公司创造了巨额利润,而自己也在职场上步步高升,最终走上美国“石油大王”的宝座。可以说,是创新精神改变了洛克菲勒的人生。

假如公司陷入困境,作为一名员工,你是被动待命,还是主动请缨?相信一个不墨守成规的员工一定会调动所有的创新潜能,积极思考、出谋划策,帮助公司摆脱困境,突破现状的。那么,这种善于在工作中创新的人就往往能够独当一面,给企业带来无限生机。

1952年前后,日本东芝电气公司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办法,可是进展并不是很大。

有一天,公司里的一名小职员向当时的董事长石板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蓝色,立即引起了石板董事长的重视。

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出了一批浅蓝色的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甚至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十万台电扇在几个月之内一销而空。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当然,那位提建议的小职员也得到了公司老总的重赏。

东芝公司这位小职员之所以能提出改变电扇颜色的设想,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来看,其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突破了“电扇只能漆成黑色”这一思维定势的束缚。一个小小的创新不仅为公司创造了巨大效益,也为他的职场生涯写下浓重而又精彩的一笔。因此,没有创新精神,只是一味地随大流、一窝蜂是永远也看不到美丽风景的;只有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摘到最大最甜的果子。

(编辑 王雅庆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本月排行TOP2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最新推荐